作者简介
维尔纳·赫尔佐格
德国著名导演。德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大奖。代表作有《陆上行舟》《卡斯帕·豪泽之谜》《阿基尔:上帝的愤怒》《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等。他在纪录片领域也有着极高的成就。
内容简介
维尔纳·赫尔佐格是德国电影新浪潮的灵魂人物,一生拍摄电影逾六十部,在剧情片和纪录片领域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热、孤独的狂想者为主人公,强调人力与天意的对抗,很多作品具有寓言性质。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称赞他是“当今最重要的电影导演”。
在本书中,赫尔 佐格全面回顾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其中涵盖了《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陆上行舟》《卡斯帕·豪泽之谜》《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等代表作品的台前幕后,以及他为拍摄这些作品而深入荒漠、雨林、高山等蛮荒之地进行的冒险与探索。赫尔佐格在这本书中给予观众的除了艺术上的启示以外,还有超越电影与艺术的人生洞见。它关乎勇气、真实与意志力,而这正是赫尔佐格那些“疯狂行径”背后的实质。
~~~ ~~~
德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
德国新电影的“意志”
特吕弗、杨德昌一致推崇的电影大师赫尔佐格
首次全面回顾传奇电影生涯
给未来导演的迷途指南
给所有影迷的人生之书
~~~ ~~~
当今最重要的电影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在我看来,现代电影中只有《2001太空漫游》《现代启示录》等少数几部作品具备赫尔佐格那样的大胆幻想。
——罗杰·伊伯特
他在电影里呈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种令人着迷的荒谬,而那些荒谬引你质疑现实的本质。
——艾罗尔·莫里斯
相关图书
如何读解电影(插图第4版)
作为一本影视传媒专业经典教科书,《如何读解电影》自1977年首次出版便大受欢迎,被称为“同类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电影是什么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
电影
第一篇《电影》真的是今年以来最令人困惑的阅读体验
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虽说以论入史是近年来的潮流,但以知名理论家的身份撰写电影通史巨制,波德维尔尚是第一人。此史因之卓尔不群。加之范君译笔信而不俗,令此版更值一读
认识电影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
认识电影(修订第14版)
本书为长销40年的经典电影入门书《认识电影》第14次修订版。自问世以来,《认识电影》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并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深受全球读者和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认可,被公认为了解电影艺术的入门佳作。
4.5 一直没买到《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之前偶尔发现这一本原来就是再版。赫尔佐格的伟大已经远远超过导演的职业范畴,他就是个疯子,却又有着超乎常人一百倍的清醒。啊!别去听什么生命之歌了!!
2019年读书006。1月40万+打卡。尼采一生都在追求某种强力意志,自己最后却疯了。我怀疑,在他的意志之中,缺少一种赫尔佐格式的身体力行。人们常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怎么去?看什么?南极、撒哈拉、火山、岩洞、科威特油田……他用双腿,加上摄影机,完成了无数“疯狂的体力活”,电影制作充满体力劳动,但只要读过他的,你会明白,这根本不是一回事。陆上行舟,不应视为一本单纯的访谈集,它是一本问答式的传记——作者/采访者克罗宁几十年投入的追踪、编订、增补心力,也丝毫不逊于传记作家。同样的,这本书也不应视为单纯的电影导演访谈,而是一个真正活出自己的人,所做的“自白”。他的电影,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活法。这会让电影变小了吗?不会,这只会让人变得更大。所以,别着急吃鞋,先让那双鞋,破旧一些吧。
想以电影为志业,不走学院路的同学,请走进这座赫尔佐格专为你们开办的“无赖电影学院”,想要敲开电影学院的大门,你要有运动员的体魄,能徒步旅行、打拳击、变魔术,能骑马挥剑、弹琴,也能伪造文件和开锁。你得拥有足够的胆量,坚韧不拔地抓牢自己的梦想不放,抓住拍电影所需的那种兴致不放,必要时你还得无视法律的约束。对于拍电影这件事来说,钱并不重要,自身的意愿和信念有多强,才是决定性因素。创造者必疯狂。拍电影是充满挫败感的工作,电影这个行业会伤害人,会让人理想破灭,根本不存在完美的电影,缺漏瑕疵,你也只能接受,要让它们面对观众自己长大。外:新修订的这本赫尔佐格谈电影,是雅众影事书系出版过的最为厚重的一本,相比老文汇版这一新版已长成巨著,名副其实的大部头。读完后,确定这就是我的#2018年最佳电影艺术类书籍#
Herzog,强烈的生命感和实践力,电影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说雕刻时光的老塔是个工匠,勇往直前的赫尔佐格就是个战士了。他一生都在战斗,从亚马逊盆地到非洲大草原。他让人想起18世纪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总是像孩童一样去探索这颗星球上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这本克罗宁对赫尔佐格的访谈,绝不仅仅是一本电影层面的科普书,你完全可以当做一本恶趣味百科全书来对待。这和赫尔佐格排斥用科班的方式拍电影,而一直坚信自己是个诗人的姿态分不开。他因此勇敢地与这个神奇的世界或搏斗,或交融,或坦诚相见,或披荆斩棘,却从来没有退缩过。陆上行舟,已然成为一种信仰。它是所有偏执狂般的失败者,狠狠抽向这个乏味世界的一记响亮耳光。
提前今年十佳预定。与《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有部分重叠,增加诗歌和极具份量的序言/跋,肆意赞/喷,各种开挂,唯有服气。自诩农民,自认灾星,自封诗人本质,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古典乐爱好者,但丁&荷尔德林追随者,拒称“德国新电影”代言人(但以巴伐利亚传统文化而自豪),鄙夷好莱坞(但赞赏其开拓进取),力图超越时代或不局限于某运动,厌恶消费主义,讨厌棚拍,实打实的法国黑。深入探索文明边缘碎片,深究人类内心的清晰、纯粹、透明以及无可救药的自妄自大,所有绝地异域景观都为捕捉心灵风景和灵魂皈依,都映射人类的际遇境况,都暗合荒诞宇宙和残酷自然的生存法则。管不了千秋万代,只管勇往直前,忍受孤独,保持专注,一门心思苦干,向着那晕眩的黑暗深渊,用直抵世界尽头的光亮,以坚韧的“无赖”精神做电影忠实的学徒。